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主任委員出席戰俘營紀念活動 臺灣民眾最仁善主動送食物接濟戰俘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記者傅希堯/報導】主任委員馮世寬日前出席二次大戰臺灣戰俘營紀念活動時指出,日本殖民者殘酷對待關在戰俘營的盟軍官兵,但臺灣人民卻全力支援協助盟軍戰俘,在夜間偷偷把食物送進戰俘營,這一段歷史也不應被遺忘。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副理事長蔣海安表示,我們享受自由與繁榮的同時,應要感念當年同盟國所有官兵的奮戰與犧牲。
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日前在金瓜石第一戰俘營遺址舉辦二次大戰結束七十五周年紀念活動,包括美國在臺協會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紐西蘭在臺辦事處代表涂慕怡(Moira Turley)及英國在臺辦事處、法國在臺協會、澳洲駐臺辦事處、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南非聯絡辦事處、荷蘭在臺辦事處等二次大戰同盟國駐臺機構皆派代表參加此次活動。
紀念儀式在悠揚的蘇格蘭風笛聲中展開,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會長何麥克(Michael Hurst)表示,二次大戰期間,共有十六座戰俘營分散全臺各地,金瓜石戰俘營是當時遠東地區環境最惡劣的戰俘營之一。民國三十一年十一月大批戰俘從新加坡押送至基隆港,其中五百餘人被押往金瓜石戰俘營,被迫挖銅礦,提供日軍作戰所需,惡劣的環境導致不少戰俘喪命。追悼在戰俘營被虐待殘殺的盟軍戰俘,提醒我們謹記戰爭的殘酷,避免重蹈覆轍。
主任委員致詞時指出,日本人對戰俘非常殘酷,金瓜石當地民眾半夜都能聽到戰俘們的哀號聲,民眾聽得於心不忍,於是主動且長期性的提供戰俘食物,當地民眾趁著夜色將煮好的菜飯送進戰俘營,也由於當時守戰俘營的是臺籍日本兵,私下也協助民眾運送食物接濟戰俘,幸虧有當地民眾協助,否則盟軍戰俘的死亡率會更高。
現年九十五歲的張阿輝爺爺也受邀出席活動,張阿輝當年是在第六號礦坑中,與盟軍戰俘一起挖銅礦,他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人。張阿輝指出,當時約有五百名盟軍戰俘關在戰俘營中,由於工作辛苦、營養不良且水土不服,超過三分之一的戰俘沒能活著離開臺灣,也可見日本人對待戰俘的殘酷。
二次大戰時在新加坡服役的臺籍日本兵楊馥成,及在上海日軍一六三部隊醫院擔任護士的臺籍日本兵廖淑霞也主動出席紀念活動。高雄市關懷臺籍老兵協會常務理事朱家煌指出,戰爭的犧牲者已逝,但存活下來的人至今還在與肉體及心理的傷痛戰鬥,恐怖的記憶是永不會磨滅的。
 
(點閱次數:541)